业务中台是什么?在我们公司里也同样有中台部门,负责业务领域内的公共能力建设,诸如规则引擎、作业编排、跨业务协同等。但让我困惑的是,这些能力跟“业务”似乎关系并不大,因为这个离开了本业务领域,同样也是广泛适用的,“业务中台”从何体现呢?
因此,我认为上述那些能力其实是“平台”本身需要提供的,而不是中台。如果说是因为平台部门没有更多的资源来做这些各业务领域所需要的公共能力,而需要一个中台来“分担”这部分职责,那这样的中台,其实是名不副实的。
那业务中台到底该做什么?业务中台是什么样的呢?我同样困惑一时。
直到我读到这样一段话,才让我恍然大悟:
中台究竟在复用什么?我们给出的答案是:中台是针对于“商业模式”和“业务模式”的抽象与复用。背后体现的是企业希望通过对于自身商业模式的不断思考与认知,再通过自身业务模式的抽象与沉淀,实现跨地域、跨用户、跨场景、跨领域的扩展与复用,支撑企业业务的快速拓展与创新,也体现和契合了平台向业务的再演进过程。
关键点在于:“通过自身业务模式的抽象与沉淀,实现跨地域、跨场景、跨领域的扩展与复用,支撑快速拓展和创新。”
这怎么理解?
打个比方,我们公司是做EHR领域的SaaS产品的,按照以往的做法,我们期望把产品做得无比强大,让它适用于各行各业,比如互联网、制造业、服务业等等。当然,这想法是美好的,在实际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中会发现这是一个巨坑。因为根本无法将两个差别巨大的行业需求融合在一起,即便强行整合,最终也会无比痛苦,难以迭代。
当有了业务中台这样的概念,并实际建立了这样的一个专职部门来负责这块事务后,我们的研发模式就变了。
业务前台负责针对某一行业(如制造业)进行产品设计,而业务中台来负责抽象出具有广泛适用的业务模型,或者说是模块,并沉淀为HR业务领域内的公共能力。完成这个过程后,如需要进行新行业(如服务业)的业务拓展时,就再成立一个新的业务前台部门,并基于中台的业务能力模型基础上,快速地完成适用新行业的产品搭建。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就是业务前台可以针对某一特定领域进行深挖,不断迭代,而不用分心去考虑兼顾其它行业的需求,真正做到专注深入,小步快跑。
这才是理想的状态。
也许是目前的业务发展状态还没有到这一步,因为“抽象和沉淀”这个事本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这需要不同客户,不同行业需求的深层打磨。
但不管怎样,我们对业务中台的理解不能跑偏,明确自己的方向,方能到达终点。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njifoods.com/22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