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与说明
1.1、常规绘制方法是用偏移直线来定位,这次采用更简捷的“TK”追踪来定位。
1.2、先绘制出能够确定位置的对象,再通过“过渡对象”与“已确定位置对象”之间的关系,绘制出“过渡对象”。
1.3、如果已知一个圆与另外两个已经确定位置的对象相切,并且半径已经给定,那么首选“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该圆。
1.4、如果绘制两个圆的公切圆时不知道该怎样捕捉“递延切点”,看下面这个教程,有详细讲解和实例演示。
二、详细绘制步骤
2.1、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绘制两个同心圆A,直径分别为17个单位、35个单位。
2.2、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
2.3、输入“TK”后回车,启用“追踪”。
2.4、捕捉圆心A作为第一个追踪点。
2.5、向下移动光标,输入“56”后回车,指定下一个追踪点。
2.6、向右移动光标,输入“46”后回车,指定下一个追踪点。
2.7、回车完成追踪的同时指定出圆心,输入圆的半径值“7”后回车。
2.8、这样就通过追踪指定出圆心B,绘制出了一个直径为14个单位的白色圆B。
圆心B相对于圆心A的相对坐标值为“@46,-56”。
2.9、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命令,捕捉圆心B为圆心,绘制一个直径为28个单位的白色同心圆B。
2.10、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命令,同样使用“TK”追踪方法,绘制出两个同心圆C,直径分别为14个单位、28个单位。
圆心C相对于圆心B的相对坐标值为“@60,39”。
2.11、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命令,同样使用“TK”追踪方法,绘制出一个半径为6个单位的白色圆D。
圆心D相对于圆心C的相对坐标值为“@-42,0”。
2.12、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命令,同样使用“TK”追踪方法,绘制出一个半径为11个单位的红色圆E。
圆心E相对于圆心D的相对坐标值为“@-32,6”。
2.13、直接回车,再次启用“圆”命令,同样使用“TK”追踪方法,绘制出两个同心圆F,半径分别为7个单位、14个单位。
圆心F相对于白色外圆A的上面象限点G的相对坐标值为“@57,-14”。
2.14、按键盘上的“F8”键,打开“正交”,命令行输入“L”后回车,启用“直线”命令,绘制以下线段。
捕捉红色内圆A的上面象限点H向左绘制青色水平线段HK。
捕捉红色内圆A的下面象限点M向左绘制青色水平线段MN。
捕捉白色外圆A的上面象限点G、青色外圆F的上面象限点T绘制红色水平线段GT。
捕捉青色外圆C的上面象限点P向左绘制白色水平线段PQ。
捕捉青色外圆C的下面象限点R向左绘制白色水平线段RS。
2.15、命令行输入“F”后回车,启用“圆角”命令,进行以下倒圆角操作。
对青色外圆F与白色水平线段PQ倒半径为11个单位的圆角。
对白色外圆B与白色水平线段RS倒半径为8个单位的圆角。
2.16、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
2.17、接着输入“T”后回车,选择“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圆。
2.18、输入“TAN”后回车,启用捕捉“切点”。
2.19、将光标移到红色圆E的右上方位置上,当出现“绿色递延切点标识”时,单击捕捉“该递延切点”作为对象与圆的第一个切点。
2.20、输入“TAN”后回车,启用捕捉“切点”。
2.21、将光标移到白色圆D的左上方位置上,当出现“绿色递延切点标识”时,单击捕捉“该递延切点”作为对象与圆的第二个切点。
2.22、输入圆的半径值“21”后回车。
2.23、这样就通过“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出了一个黄色圆,该圆分别与红色圆E、白色圆D相切,半径为21单位。
2.24、同样的方法,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接着输入“T”后回车,选择“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一个青色圆,该圆分别与红色圆E、白色圆D相切,半径为36个单位。
2.25、同样的方法,命令行输入“C”后回车,启用“圆”命令,接着输入“T”后回车,选择“相切、相切、半径”方式绘制一个青色圆,该圆分别与白色外圆A、白色外圆B相切,半径为49个单位。
2.26、命令行输入“TR”后回车,启用“修剪”命令,根据绘图需要进行修剪,完成后如下图。
至此,整幅图绘制完毕。
2.27、使用“图层”管理图形,标注尺寸,最终完成效果见下图。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njifoods.com/20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