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大中型公司和小微企业,在进行有实物的物理流转管理时,都需要对其仓内的物料或商品进行出入库的动作管理。那么,不同公司的WMS出入库方案都是如何设计的呢?一起来看一下吧。
01 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入库和出库方案设计?
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公司、大中型公司和小微企业,在进行有实物的物流流转管理时,都需要对其仓内的物料或商品进行出入库的动作管理。
由于管理精度的差异,比如小公司或者小型夫妻店只关注每天进出仓的数量,不在意仓内物料的存放位置,人员架构简单,一个人负责出入库和库内维护,内部信息流转难度较低,完全可以用最简化的出库入库模型,实现库存的管控。
而大中型公司,公司内部各个部门岗位细分程度较高,每个岗位的角色仅负责物流中的某一个或多个环节,且公司内存在多套系统进行复杂的信息流操作(接单、发货等),对库存的管理要求精确到库位、批次等维度上,此时就需要相对出入库及库内管理等环节,进行精细化的数据表单设计,用于数据留存、管控和跨部门跨岗位线上沟通使用。
综上,其实可以发现,公司的规模,发展阶段以及对库存的管理精度的不同要求等,都会影响WMS的入库和出库方案设计。
02 入库和出库实际业务场景和系统概念场景说明
1. 入库
业务场景:供应商依据采购员创建的采购单送货到仓库后,仓库见单清点商品数量后,将货物收入仓库内,根据仓内的仓位安排,执行对应的上架动作完成整体的收货入库上架。
系统对应数据流转概括说明: ERP或供应链系统(SCM)创建采购后,采购单推送至下游WMS系统内,WMS内执行收货入库,质检、以及上架,最终通过接口回传上游ERP或供应链系统(SCM)对应的入库流转状态和数据信息。
2. 出库
业务场景:客户或内部销售人员,依据客户需求创建订单后,订单下发到仓库后,仓库作业人员根据订单中需求的商品,商品数量以及到货时间等,安排单据打印、拣货、复核、打包、称重,交接出库。
系统对应数据流转说明:OMS或ERP创建订单后,推送至下游WMS系统,WMS接受订单后创建发货履约单据,根据波次下发,和拣货区域限定拆分或合并生成拣货单,执行拣货、复核、集货、打包称重,最终通过接口,将仓内作业状态流转和库存数据变动,回传给OMS或ERP系统中。
针对不同的公司的业务复杂程度和对各个环节要求精度的差异,可以进行不同的单据方案设定。由简到繁罗列,可以看到有以下几种不同的建模方案对比,可以用于参考。
03 方案对比说明
方案1:入库单走天下,走简单模式
适用场景:小型夫妻店最佳选择,一个人负责卖货、采购、入库收货出库和库存管理。
WMS需要构建单据:采购入库订单(建单、确认收货后加库存,都围绕此单进行),上架单(库存收入仓库后,可以指定一键上架或者按实际上架情况输入上架库位进行功能拓展)。
- 优点:简单易操作,流程简单;
- 缺点:无法进行精细化的流程节点把控,仅能针对简单的业务场景进行线上化管控。
用例说明:
夫妻店老板根据进货需要,自己创建了采购入库订单,供应商到货后,清点实际到货数量,完成数据录入,货物收进小仓库,绑定货位(或者无需绑定货位),完成本次入库的整体动作。
其间,对应业务场景对应需要的简化单据如下:
常见可以解决的用户痛点:
- 我需要可以记录我每日的出入库商品名称、商品数量和出入库时间;
- 我需要知道我小仓库里的商品有多少,都在哪些库位上。
方案2:收货入库——上架,一般小复杂
适用场景:中小型公司,岗位细分程度相较于微型企业和夫妻店模式更高。 WMS需要构建单据:采购入库ASN预约单、收货单、上架单。
- 优点:中间模式,可上可下,复杂度不高,扩展性也较强;
- 缺点:中间人,没啥绝对的优缺点。
用例说明:
采购员在上游系统创建单据(比如采购订单,供应商接单后),流入WMS系统创建一个采购入库ASN预约单,仓管审核通过后,自动生成待收货的收货单。仓库收货组,根据实际到货情况,分批收货或一次收货。收货完成后,交接给仓内上架人员,进行入库收货上架。
- ASN预约单在此处承上启下,主要用于记录审核流(待审核→审核通过/审核驳回)的流转,仓库可以根据现场的收货能力,评定上游系统流入的采购订单是否可以收货(一般驳回的原因,常见为包装数违规、预约收货时间无排班或超出该时间段的收货能力等);
- 收货单,作为ASN单审核通过后生成的现场待履约单据,可以用以支撑分批收货和部分收货等不同场景;
- 上架单的状态机:待上架→部分上架/已上架。
常见可以解决的用户痛点:
- 最近节假日,我需要针对采购员发出的订单,进行到货预约排班,以免供应商司机空跑;
- 供应商少发了,我需要根据供应商实际发出的数量进行收货。
方案3:收货质检加上架,走复杂模式
适用场景:大中型公司,业务流转节点较多,岗位细分程度较高。
WMS需要构建单据:采购入库订单、收货单、质检单、上架单。
- 优点:从确认收货入库,到质检、上架环节按照岗位进行功能拆分,现实和线下分工逻辑相匹配,可以精确控制各个环节的单据流转动态,线上化的分工精细度较高。
- 缺点:功能设计高度复杂,实现和设计周期较长。
用例说明:
相较于中间方案,大中型公司针对质量把控和上架策略精益管理可能要求会更高,于是应需需要根据商品管理中设置的质检信息(配置质检以及百分比),进行定期或者定量产生质检单,根据质检结果,生成对应的拒收差异处理单据(按需)。
需要质检的商品,需要在质检结束后再进行上架,比较常见于医药、电子品,奢侈品等贵重或者数量品质要求严格的产品行业。质检完成后生成一张质检记录结果,告诉哪些可以进行上架,哪些需要退货。
而在上架环节,根据商品的先进先出要求(批次管理为系统基础)或者动线最优设定要求,配置不同的上架策略,生成不同的上架单据,以最大程度满足精益化的要求。
常见可以解决的用户痛点:
- 仓库进货的商品中有很多贵重件,需要进行质检清点,我需要系统能够下发质检任务;
- 质检结束后,良品部分需要进行入库上架,不良品部分,我需要拒收退回给供应商。
1)ASN单需配置两种状态机:审核以及收货流
分别用于记录上游单据进入WMS系统后的审核流转,并收拢ASN单对应的多个收货。
①审核流(待审核→审核通过/审核驳回)
待审核:上游系统(ERP或SCM)的采购订单生效后,调用WMS的ASN创建接口,按照1:1单据关系创建,ASN到货通知单,此时初始审核状态为:待审核;
审核通过/审核驳回:仓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ASN到货通知单的审核流转。审核驳回后本单将不会发生后续的收货、质检和上架动作。
②收货流(待收货→部分收货→已收货/已取消)
待收货:初始状态下,ASN单的收货状态为待收货;
部分收货:ASN单关联的多个下游收货单至少有一单完成收货上架后,ASN单变为部分收货;
已收货:ASN单关联的一个或多个下游收货单全部完成收货上架后,ASN单变为已收货;
已取消:ASN单被审核驳回后,其发货状态从待收货变为已取消。
2)收货单(待收货→收货中→已收货)
待收货:ASN单审核通过后,基于到货通知单,确认分批收货的数量,生成一个或多个收货单。收货单初始状态记录为待收货;
收货中:收货单存在至少一个商品完成收货上架后,收货单状态变为收货中;
已收货:收货单中一个或多个商品收货上架完成后,收货单状态变为已收货。
3)质检单(待质检→质检中→质检完成)
待质检:若收货单中存在需要质检的商品,WMS调用创建收货单接口后,调用创建质检单接口(可以按需选择根据收货单或按质检品类明细,生成一张或者多张质检单)。初始状态为待质检;
质检中:质检环节,存在至少一个商品质检完成后,对应质检单的状态变为质检中;
质检完成:质检环节,所有对应需要质检商品均提交完成后,质检单状态相应变为质检完成。
4)上架单(待上架→上架中→已上架)
待上架:在质检环节结束后,质检部分的商品根据质检的良品数量,1:1关联生成上架单号,初始状态为待上架。无需质检部分,收货单的剩余商品进入一张上架单;
上架中:在上架环节中,该箱里的商品存在至少一件商品已确认上架,那么其上架单状态变成上架中;
上架完成:当箱里的所有商品都上架完成后,其状态就变成上架完成。回写上架单关联收货单的上架数量信息。
上述的对比方案没有优劣之分,各种单据的业务存在价值和状态定义都需要结合业务特征进行具体调整,方案无最优,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本文由 @人生至味是清欢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njifoods.com/22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