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说只要你使用智能手机,那么就处于大数据的监控之下。
如果你要彻底摆脱大数据的监控,只能完全放弃智能手机,回归原始生活。
但是目前来看,放弃手机的代价太大。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跟这个巴掌大的机器紧密联系。
先不说手机支付的便捷,在疫情时代,没有手机,或者说是没有行程码、健康码,寸步难行。
既然大数据监控不可避免,那我们不得不考虑,时刻处于大数据监控下,对于我们来说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事物都有两面性,大数据也不例外。
你选择打开定位服务,那么你就可以使用高精度地图软件,实时规划出行线路;
你授权APP使用相册权限,那么你就可以在社交软件上发布精美的照片,修改好看的头像;
你开放行为检测权限,那么你就可以刷到更多你感兴趣的视频,精确选到你想要的商品。
同时手机支付也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使得支付更快捷、更安全、更透明。
在疫情时代,健康码和行程码也发挥了重要的防控作用,规范化的统计模式带来更便利的管理,一键可查询行程,就像给大家编上了号码,你的所有举动都在记录之中,是否途径风险地区,是否做过核酸检测,核酸检测间隔多长时间,低风险地区绿码风险地区赋红码禁止外出等等。
在这样的活动中,大数据扮演了一个服务者的角色,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
但是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
1 骚扰电话无穷无尽
你永远不知道自己的姓名、电话、住址等信息是怎么泄露出去的,搞房地产的、卖保险的、网贷的、诈骗的都能精确联系到你并说出你的信息,屏蔽了一批还有下一批。
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一个弊端,用户隐私泄露。
这种泄露可能源于你某次的网站浏览,也可能源于你的简历,也可能是外卖单,信息互通的时代用户信息被打包出售的案例并不少见。
2 杀熟行为屡禁不绝
大数据杀熟也是大数据带来的问题之一。
当然这其实并不是大数据的问题,而是背后无良商家的问题。
他们依靠自己APP的市场垄断地位,利用大数据窃取用户信息,在分析了不同用户的信息属性之后针对不同消费能力的用户同一件商品设置不同定价,或者根据消费情况给某些特定群体发放红包刺激消费行为。
很多人身处杀熟陷阱之中却很难发现,因为用户只能通过对比价格来检验是否被杀熟,但这种又是比较隐私的事情,大家很难拿出来一起比对。
3 个性化推荐负面效应
过于精确的个性化推荐往往会使一个人接收的信息变得狭隘,营造出一种信息茧房,长久处于信息茧房之中会容易使人产生盲目自信、心胸狭隘等不良心理,其思维方式必然会将自己的偏见认为是真理,从而拒斥其他合理性的观点侵入,特别当获得“同盟”的认同后演化为极端思想。
这种极端思想集中体现在看待事物时的观念表达上,更有甚者,当其个人诉求无法得到满足或者事态未成按成预想发展,便会在个人生活中做出一些极端的行为,例如杀人与自杀等。这样一种偏执的思维认识所直接导致的就是一种极端行为的显现。
或许大家反感的并不是大数据的监控,而是不良软件商家毫无底线地获取用户隐私的行为,又因为没有强硬的法律法规来规范这样的行为,使得用户在这场博弈里,像是砧板上的肉一样,任人宰割。
事关我们自身的根本利益,我们却无法选择,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才是大家深恶痛绝的,同样也是我国数据安全行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njifoods.com/2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