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峡晚报】
(通讯员伍琳)山随波影动,石激浪花生。据史料记载,五峰中部的天池河时称“墨池”,即土家语“天水”之意而得名,天池河发源于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北风垭北侧,是五峰第三大河流,全长 48 km,流域面积 444 km2,天池河依水而生、因水而美、护水而兴,犹如一颗绿色“心脏”滋养着五峰老城,促动着老城的活力,百余座山峰对岸而立,万亩山林郁郁葱葱,浩渺山水、鱼翔浅底、鸟跃长空,优渥的自然山水让老城成为宜居之地和世外桃源。
“治水”到“智水”共护水域安澜
城因水秀,水因桥美,天池河人文历史悠久,是一个历史活态博物馆,沿河多处古建筑。有“安顺王道、归化土民”的安化桥,有建于清朝的熙和楼、兴文塔,有经商茶马古道,有历史遗址“汉土界”,有天上人间“长生洞”,有九条环形茶垄道的九环坡茶园,有传说中的“城河水韵”等。为保护好我们的生态博物馆,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
智水“有一套”。依托科技,开启“人防+技防”智慧巡河新模式,沿线全程安装“雪亮工程”,监管无死角、全覆盖。使用巡河APP守护一方碧水,对重点河段进行预警、监控和跟踪。治水“有一手”。河长号令,众人响应,各级河长“挂帅亲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制。同时,以人民为中心,以“五水共治”为抓手,大力推行“河长+警长+检察长+法院院长”机制,共护天池安澜。
五峰在保护生态环境上始终走在前列,落实污水管网全覆盖,通过公益性岗位落实河道保洁员,组建护水志愿队,落实河长联系单位促进水生态管护,营造全民护水声势,多元化监管合力打造治水利剑。
聚焦水忧、水患,水多、水少,全力构筑水安全“屏障”,毫不松懈抓实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四预”全要素防控,贯通雨情、汛情、险情、灾情全链条防御,坚决守牢水旱灾害防御的安全防线,筑牢生态屏障和绿色发展的本底支撑。
从“亲水”到“清水”打造幸福老城
一直以来,五峰在保护生态发展上奋力前行,从来没有为了经济发展而“开山劈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两山”理论提出后,五峰加快绿色发展,保护水资源环境。倡导全民亲水。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委县政府不断加大争取,努力完成老城规划改造、天池河治理,道路刷黑、小区蝶变、环境涅槃、颜值提升,老城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深山中宜居小镇。
天池河贯穿于五峰镇集镇居民区,定期组织开展巡河护河志愿服务,清理生活垃圾,用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结合文明创建、大数据核查等工作,入户发放张贴致全县人民一封信,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开展“保护母亲河”“净滩行动”等主题活动,营造了全社会监督河长制工作的舆论氛围和社会风尚。让群众更加亲水乐水爱水,让水更亲、水更清。倡导全面清水。各级河长精准“问诊”联合“会诊”,探索护水新模式,召开专题会、联席会、督办会,切实将天池河治理抓具体、抓到底、抓落地。以“上善若水、至清如水”的责任担当,全面落实林长制涵养保护水源地,严格落实水电站生态流量泄放措施,所有电站按要求泄放生态水,保障了碧水长流、秀水长清。
现在的天池河畔,密如蛛网的电线、线缆没有了,河道两侧的建筑收缩了,建在河道上的市场拆除了,沿河喧嚣的停车场变身步行慢道,华灯初上的河岸又成了广场舞的操练场,老城居民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从“汗水”到“涵水”绘就生态画卷
为进一步改善天池河环境,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众志成城治水土、兴产业、富百姓、美家园。通过做好水土保持监管、石漠化综合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沿河环境得到极大提高。
两岸林木茂密,绿荫覆盖,生态颜值提升了,生活环境变好了,两岸积极开展植绿增绿、绿化美化行动,助力人居环境整治提质增效,推动乡村振兴增靓添彩,开启“美颜模式”,用干部职工的汗水换来人民群众的幸福之水,结合植树节等将植树绿化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域环境提升相结合,让天池河越变越美。
狠抓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与老城改造相结合,实施集镇供水、污水管网及标准化改造、水池连通及跨区域调水工程等项目建设,大中小饮水设施“串珠成线”,全程保障人民群众用上健康水、稳定水、持续水、幸福水。流域出产丰富,承载3万人口,谢家坪西瓜闻名遐迩,沿河流域万亩茶园,茶企争鸣,“八大产业”的快速发展,走出了生态美、百姓富的治水新路,让天池河这颗“明珠”更加璀璨夺目、熠熠生辉。五峰各级“河长”正奋力打造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山欢水绿的五峰生态画卷正惊艳世人。。
本文来自【三峡晚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anjifoods.com/21408.html